实现“双碳”目标,上海有何路径、捷径、机遇?******
中新网上海1月12日电(记者 范宇斌)如何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正在此间召开的2023年上海市两会上,各民主党派上海市委员会和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聚焦“双碳”目标,提交集体提案,积极建言,凝聚共识。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产品碳足迹的精准量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提,而工业产品的碳足迹量化是实现‘双碳’目标第一步,量化碳足迹作为减少碳排放的第一步,能够有效帮助辨识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为此,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在集体提案中建议,应率先建立产品碳足迹可信的精准量化标准体系,打造“上海制造”“双碳”新名片。
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建议,可以着力接轨国际通行的标准和规范,率先建立基于可信的、精准量化的产品碳足迹标准体系;推动产品碳足迹精准量化示范试点,有序推广到不同行业;完善碳足迹相关产业政策,引导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对于超大城市上海而言,实现“双碳”目标,有何路径可走?
“降污减排、协同增效是促进上海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员会在集体提案中指出,当前上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长期矛盾尚未根本缓解,面对经济复苏、空气质量达标、“双碳”目标实现等多重压力,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复苏将增大空气质量达标以及“双碳”目标实现的难度。
如何“破题”?中国民主促进会上海市委员会建议,可以制定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的管控机制,并分类区分不同行业,制定不同时间段的降碳减排目标,落实应对措施;建立长三角地区协同的降碳减排交易机制,在长三角区域同权、同价,严格统一规范初始配额的发放方法、规则及年度核查规则;应用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等当代技术,作出周密有序的部署,以发展非化石能源为视角,寻求淘汰陈旧产能的发展路径。
实现“双碳”目标是否有“捷径”?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在集体提案中建议,推动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绿色低碳融合发展,提高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审视当下,各地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数字技术赋能低碳转型缺乏具体方案、数字技术和减排技术支撑能力不足、产业生态和应用场景不完善、数据中心碳排放体量大和减排难等诸多问题。
对此,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员会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和应用示范,制定数字技术赋能低碳转型规划;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依托“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撑前沿数字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发展,重点用能单位率先开展数字化绿色低碳转型,丰富数字技术的节能降碳应用场景;促进数字低碳技术多元应用,打造统一的碳排放监测网络,建立碳排放数字监测和服务平台;推动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推广分布式供能、数电联营等绿色运营模式,探索“海洋+数据中心+风电”综合开发。
实现“双碳”目标又催生哪些新机遇?
“抢抓绿色低碳新赛道、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已成为上海构筑未来发展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向。”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在集体提案中建议,助推民营经济抢占绿色低碳新赛道,赋能上海高质量发展。
据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介绍,一些民营企业已开始实践,在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展现发展实力,并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下一步,建议整合各方资源,共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积极主动作为,加强绿色低碳引导服务;拓展场景应用,推动绿色低碳实践探索。”
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上海市今年将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进 LNG站线扩建、分布式光伏建设,规划建设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外电入沪等重大项目,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淘汰落后产能450项。推动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实施超低能耗建筑项目20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改造400万平方米。推进碳普惠制度建设,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完)
留琼台胞过小年 两岸“云拜年”解思愁******
中新社海口1月26日电 (记者 张茜翼)“祝你新年快乐,虎虎生风,恭喜发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春节许多在琼台胞选择“就地过年”。1月26日恰逢中国传统南方小年,海南省台资企业协会会长谢文盛邀请数位留琼过年的台商及陆配相聚,共迎新春佳节。
“大家在此时相聚,有一种家的感觉,感到很温暖。”在大陆打拼多年的台商张岳玄说,海南已成为他的第二故乡,在大陆过年没有“孤单”感。
疫情阻隔相聚却割不断两岸亲情相连,留琼台胞思乡情浓,心系远方亲友。当天,他们通过“云拜年”的方式与远在台湾的亲朋互道平安,送上新年祝福。
十多年前嫁到台湾的琼籍陆配谢泳春今年头一回与丈夫相隔两岸过年,聚会当天她也与身在台湾的丈夫视频通话,互拜早年。在海南从事花道艺术的谢泳春说,她去年在台南举办了一场插花与绘画艺术联展,她希望今年将这门艺术在海南推广。
在谢文盛看来,台胞拜年的方式因疫情有所改变,但是亲情的联系、感情的交流不变。
贴对联、品好茶、尝佳果,留琼台胞欢聚一堂聊家常,话自贸港发展新期许。
台商在交谈中感慨,老一辈来琼创业的台商以从事农业、旅游业为主,而当下“闯海南”的台商不断顺应时代潮流,将投资领域越拓越宽。如今,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正在成为台商投资海南的重点领域。
海南自贸港建设吸引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来琼创业就业。“年轻人受教育程度高,敢于创新,老一辈台商是他们的坚强后盾。”谢文盛说,近年来,大陆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此时正是台胞在大陆发展的好机会,他鼓励台青抓住机遇,大胆探索创新,在这片热土上发挥专长。
据海南省台办介绍,三年多来,海南全省新增台资企业302家,实际利用台资3.08亿美元。2021年1月至12月,海南新增台企160家;去年1月至11月,琼台两地贸易额达17.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4%。
为了给生活和居住在海南的台胞做好服务,海南省台办、海南省台联、海南省台资企业协会已联合建立“海南省台胞台企之家”,开展交流联谊、政策宣传、协调服务、资源共享、实践锻炼、法律咨询。
谢文盛称,下一步,海南省台资企业协会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增进台商台企之间的团结联谊和交流合作,加强与当地各有关部门的联系,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